新闻中心
  • 4
  • 3
  • 2
  • 1
您现在的位置:-> 新闻中心
拌种、育苗、抓窝,你看山东人是怎么做的!
发布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18/3/7 阅读:6880

近期,有不少客户询问金龟1号微生物和金龟二代中微肥可不可以直接拌种?

咱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解答。

首先,金龟1号微生物可不可以直接拌种?

从原料构成上看,是完全可以的。金龟1号微生物菌剂含有益活菌5亿/g,且载体为活化腐殖酸和完全腐熟的优质有机质,并添加活菌需要的营养物质;产品自身含氮磷钾量小于1;因此对种苗不会有危害。

我们的客户其实是非常认真的和极其负责任的,如青州的翟总、寒亭的王总、东昌府的邹老师、寿光的李总每次进货1号都要做出苗试验,结果是不会烧苗,没有问题。虽然如此,公司仍然建议使用时要与土混拌一下。

这是寒亭王总自己做的小麦直接种到抗茬1号里的出苗试验。也因此更深刻的认识到公司的产品品质。

其次,金龟二代中微量元素土壤修复剂(简称:金龟中微肥)可不可以直接拌种?

答案是粉剂不可以(因为碱性强),颗粒可以(因为接近中性),加加乐效果最好(因为接近中性且微量元素更全面)。农民在使用金龟中微肥(粉剂)的过程中发现对土传病害有非常好的效果,所以除了用它打地之外,有很强的意愿想把它与种苗接触的更近一些,以求效果更理想。金龟二代中微量元素土壤修复剂(粉剂)富含中微量元素且碱性强,酸碱度在10左右,如果与种苗直接接触,局部环境碱性条件过强可能对种苗根系发育不利,在实践中配合1号微生物(1112)并与土混和就可彻底消除不利影响,并提高对土壤的处理效果,使植株可以茁壮健康生长。

 

这个总结是建立在多年的实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的。

多年前,在浙江义乌,就出现把甘蔗种直接栽到中微肥上出苗晚的情况。后来就把中微肥与种苗离开一些距离,或者先撒上中微肥,然后用犁耙划一下使中微肥和土混合均匀。这样种苗就健康生长了。

我们在大姜上也总结了一套成熟的经验:以前是把中微肥(粉剂)2-4袋与土拌合施于沟底,抗病效果奇佳,如大姜裂口、花皮和癞皮发生率很低。当然现在都是用金龟白+黑了,底肥白(中微量元素土壤修复剂)100-200斤(根据地块酸碱度和土传病害的严重程度决定施肥量),黑(金龟1号微生物)100-200斤。沟底施肥白+黑各100+250克绿元素,这个金龟“白+黑”的组合是用效果来说话,是问题果园和问题菜园的第一剂“良药”,从根本上抑制重茬、酸化、板结和土传病害。

 

在老果园里栽小果树,果农最担心的就是栽不活。 但是用金龟“白+黑”就可以解决栽不活的问题。使用方法是:在小树窝子里,1斤白+1斤黑,与土拌匀,然后栽树。原来死树严重的可以另外加半斤678999。用金龟“白+黑”,不但能栽活小树,而且长势明显旺,树冠大且树干粗很多,木质化程度高。

无论果树还是蔬菜在使用金龟“白+黑”时都应该与土混匀,效果最佳且安全。

 

金龟“白+黑”,底肥第一餐。有很多用户做试验用了一半,看到效果后后悔的不得了,这个套餐组合就怕你不用,就怕你不对比。

不比不知道,一比受不了,差距怎么那么大呢?

第三、绿元素可不可以拌种?

当然可以。500倍液拌种,出苗率极高。可以将绿元素粉剂与金龟1号微生物混拌后直接拌种。

 

金龟二代公司结合国内农业专家的指点和建议,沉下心来,筛选菌种,精选有机质,配合中微肥、调整酸碱度,降低EC值,历经10年实践与实验,“十年磨一剑”,十年时光,转瞬即逝,当年的那批做试验的小伙子都已成中年人,专家也成了老专家,所幸的是,我们终于开发出可以抑制重茬死棵和土传病害问题的底肥套餐----金龟“白+黑”。这个行业需要的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和方案。

小结:

1、底肥就用金龟“白+黑”,蔬菜亩用4+4袋,果树亩用6+6袋。无论果树还是蔬菜因为酸化和盐渍化严重,所以底肥中“白”一定要选择粉剂,效果最佳。

2、拌种最好用1号微生物或者抗茬1+绿元素,可以同时加颗粒中微肥或加加乐。建议施用时与土混拌一下,效果奇佳。

3、抓窝可以用1号微生物,20公斤可以用800-1000个穴。

抓窝可以用中微肥粉剂,25公斤可以用800-1000个穴。可以将以上金龟 “白+黑”各一包+绿元素100克与土混拌一下抓窝,效果奇佳。

4、西瓜育苗可以用中微肥粉剂+1号微生物+绿元素配合等量或更多育苗基质,25公斤中微肥粉剂+20公斤1号微生物+100克绿元素可以育6000-10000棵苗,种苗生长期病害极少,苗极茁壮。

5、大姜春季翻地时亩用白+黑各200斤,沟底施肥亩用白+黑各100+绿元素250+678999超级菌15公斤,不用说,病害走了,最好的姜在这里。

金龟二代,与您同行。


  • 上一条新闻: 施肥不要只盯着氮磷钾,还要注意钙镁铁等中微量元素!

  • 下一条新闻: 土豆产量翻一番
  •  
    COPYRIGHT © 2015 深蓝(山东)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1011331号